中文
?國內藥企超過4000家,九成以上是生產仿制藥,他們既無研發人才,也無高端設備,在技術上與國際醫藥企業先比,缺乏競爭力。面對這一現狀,全國人大代表李杰深有感觸,宜昌人福藥業憑著幾十年不斷堅持創新,才逐漸成長為麻醉鎮痛領域的領跑者,發展中也經歷了大量的艱辛,在多次參加全國行業論壇和到企業充分調研后,李杰意識到,何不將企業的這些優質要素向社會開放共享呢?
生物醫藥一直是宜昌重點支持的產業,提出要打造全國一流仿制藥生產基地。李杰的想法與政府倡導的“企業主體、市場運作、政府主導、資源整合”的要求不謀而合。于是,在今年1月,“宜昌市仿制藥技術創新公共服務中心”在宜昌人福藥業揭牌,平臺將對外承接仿制藥、創新藥開發,藥物一致性評價,分析檢測,臨床注冊,信息檢索,人才培養,項目咨詢、企業孵化等九大職能項目。
平臺開放后,一些中小企業的檢驗檢測、技術研發人員就成了宜昌人福的???。
不僅是設備的共享,李杰代表還鼓勵研發人員和生產方面一站式開放,由創新服務的龍頭企業利用自身的海內外人才優勢和富余的生產線,協助相關企業產品的研發和生產,最終實現多贏的效果。
此次,李杰代表也準備將“建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助力中小企業”的建議帶到兩會上。希望政府在機構組建、設備購置、技術合作、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給資金補貼,形成政府主導、資源共享、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,加快推動醫藥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,推進醫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。